欢迎访问淮安市民政局网站! 长者版 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民政公告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25-03-11  来源:淮安市民政局     字号:[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依法履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婚姻登记等民政领域各项职能,扎实推进民政法治建设,有力保障民政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现将过去一年民政法治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民政法治建设工作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焦依法行政“强能力”,提升民政经办水平

一是不断强化基层基础。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市102个镇(街道)已有96个镇(街道)实现了“民政服务站”挂牌运行,运行率95%,全省领先,全省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现场交流座谈会在淮召开,通过建好用好基层民政服务站,进一步整合基层养老、儿童等服务资源,优化功能配置,打通民政惠民“最后一公里”。公民婚育、收养登记、养老机构开办、公民身后等多项民政服务事项纳入全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开展“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全市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尊老金等六项业务实现一平台办理,我市6项民政业务办件总量在省Ⅲ类地区排名第一,社会公众对民政服务事项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二是不断强化行政执法。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对4家不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作出行政处罚,并按要求在局门户网站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专栏公布行政执法决定书等信息。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年度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工作,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三是不断强化普法宣传。贯彻民政领域“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升法律法规知晓度和法治精神认同度。在“社会救助宣传月”、“6.19救助机构开放日”、“敬老月”等时间节点,充分利用“报、网、微、屏”等宣传媒介,将业务政策融合法宣内容,开展普法活动,确保民政领域法治宣传工作深入人心。面向慈善组织及其他慈善活动的参与者开展慈善法学习宣传活动,开展新《慈善法》讲座、培训、宣传活动近30场,印发手册、制作宣传标语等,营造浓厚氛围。

四是不断强化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全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件,均按时答复办结。举行新闻发布会1次,参加政风热线直播活动1次。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并及时更新办事指南,提升各类民政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的准确度、完备度,为办事群众提供简明清晰的政策服务。持续推进落实民政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提高审批效率。

(二)聚焦制规立矩“强保障”,提升民政履职成效

一是健全民政制度体系。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完成《淮安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实施办法》和《淮安市公墓管理实施办法》两个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印发《关于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办法(试行)》,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建设,推动社区互助共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或在建社区慈善基金共计27个。创新敬老院大宗食品“集采统配”机制,推广机构餐食环境“六个统一、六个一次”做法,提高农村敬老院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四色亮牌”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在全省首届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二是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推动民政依法全面正确有效履职,在民政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基础上,以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为依据,全口径梳理民政权责事项。

三是优化民政机构设置。按照机构改革任务,对局机关内设机构和职责进行优化调整,按时完成人员转隶和市民政局牵头的议事协调机构调整、撤销工作;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班子成员分工和内设机构负责人;市直民政系统编外人员规范管理有序推进。

(三)聚焦营商环境“强规范”,提升民政服务效能

一是做深行业协会商会制度化建设。组织召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深入解读《关于扎实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苏社管〔2023〕15号)精神,加强研究部署,推动专项行动扎实落地。联合市数据局、市发改委开展“看成就、共联通、促发展”活动,搭建政企互动平台,积极宣传推广我市惠企政策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取得的成效,听取省本级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助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

二是做强重点领域综合监管。编制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对照慈善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内容清单,随机抽取市级慈善组织5家和社会组织7家开展检查,并及时录入信息。联合住建、消防、市场监管、卫健、金融监管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和行业规范,随机抽取7家养老机构开展检查。联合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按照4%的比例随机抽取7家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收费情况检查。检查结果均录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平台。

三是做实信访法治化建设。立足民政职能,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推广使用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规范信访办理程序,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及时受理、办理、办结信访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全年办理12345工单204件、局领导信箱意见建议30件,“全国民政信访信息系统”规范登记办理信访168件,我市民政信访工作多次获省厅通报表扬。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与原因

2024年我局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民政领域普法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内容还不够丰富,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对民政有关法律法规更深层次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差异化宣传路径还需加强探索。另一方面,民政执法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民政执法事项多,但实际操作中行政处罚案件还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的工作人员对严格执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强,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情况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开展集中学习,并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法治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组织交流研讨。

(二)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强化责任落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集中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三)强化决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按照《关于公布2024年度淮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要求,对照广泛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研究的程序,做好《淮安市公墓管理实施办法》和《淮安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实施办法》两个决策事项。建立市民政局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制度,签订法律顾问合同,坚持重大事项征求法律顾问意见,重要合同由法律顾问审核把关,确保合同条款严谨合规。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计划

(一)更加注重增强法治思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度,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系统制定学习计划,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民政法治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素质,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更加注重制度引领作用。严格落实《江苏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严格履行评估论证、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布的程序,出台规范性文件,为民政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更加注重提升执法能力。加大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行政执法能力,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活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民政执法活动做到执法程序完整、事实认定清晰、法律适用正确,全面提升民政执法水平。

(四)更加注重营造法治氛围。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领域“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把法治建设融入民政事业发展各方面。加大国家以及民政领域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力度,将立法执法与宣传普法相融合,积极探索灵活高效、便于传播、群众欢迎的普法创新举措,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民政相关法规政策的知晓度、理解度、支持度。

 

淮安市民政局  

2025年2月27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