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272/2023-00325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民政局 | ||
文 号 | (2023)淮民字第55号 | 公开日期 | 2023-11-28 | ||
文 号 | (2023)淮民字第55号 | 公开日期 | 2023-11-28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ZXTA32080020230221号提案的答复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谢文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您的提案进行了专题学习和探讨。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您的提案内容结合我市实际,答复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老年人口120.0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例21.79%。
(一)高位领导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建立了32家单位组成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分工合作、合力推进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创建、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等专项工作期间,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推进;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多项切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养老建议、提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我市已出台《淮安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方案、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支持利用闲置社会资源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30多个政策文件,初步建立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二)加强布局优化社区居家服务内容。近年来经过优化升级,我市现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36个(城市302个,农村934个),社区助餐点88个,接受居家上门养老服务老年人已超过27万人,全市累计为674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并向其中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每天至少上门1次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依托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及人力,逐步在老年人家庭中推广智能通话、红外监测报警等智能设备,同老年人子女及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联通,实现老年人有需求一键呼叫、瞬时响应、视频对话,提高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性和便捷度。
(三)立足规范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我市现有养老机构204家,共有床位2.6万张,已入住近8000名老年人,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02家,养老床位10023张,公办民营机构24家,床位3430张。自“十三五”以来,我市对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标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所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均达标;自2020年起开展《养老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贯标行动,已100%贯标到位;对照《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指南组织全市养老机构参与等级评定,全市138家机构通过等级评定,有2家养老机构经省民政厅专家评定获评五级养老机构。连续3年开展农村敬老院双提升双改造行动,打造8家失能失智集中供养中心、24家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收住特困供养老年人基础上,空余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并向周边社区延伸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红橙黄绿”四色亮牌行动,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机构分类处置,相关工作得到省民政厅肯定。
(四)打造品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积极落实相关土地、税收等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化、连锁化、品牌化,培育和引进专业国资品牌、养老服务组织、民办企业参与养老服务。金陵天泉湖、九如城、禾康等企业均在淮投资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目前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养老托育项目投资、南北合作资金近7000万元支持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清江浦区九如城康养中心、涟水县朱码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陆续完工投入运营。“十四五”期间,已争取社会力量计划投资22亿元参与淮安11个养老服务项目建设。
(五)政策激励提升养老人才专业水平。市社会福利院通过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验收,自2012年起各县区依托实训基地以及当地职业技能学校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免费技能培训。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待遇,我市先后出台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持证补贴、一次性入职补贴和岗位津贴政策,在最高可得4.5万元一次性补贴基础上,还可根据持证等级每月获得50-1000元不等的岗位津贴。同时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养老机构营养餐制作比赛等活动,并将技能比赛结果应用到职业技能等级提升中,以赛为媒激励养老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二、落实提案建议工作开展情况
尽管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需不断提升,我们认真学习您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增强养老服务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新路径的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对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力度。今年继续为2400户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步为其中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即由养老机构或专业第三方每天至少上门一次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助餐、助医、心理关爱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养老服务能力,自2017年起,将老年人家庭成员护理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免费培训范围,今年将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300人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截至上半年已完成138人次培训工作,下半年即将上线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线上培训小程序,实现培训共享,无缝学习。指导各村居将孝老爱亲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督促引导家庭成员履行赡养义务。对全市1533名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签订四方关爱协议,明确村居、志愿者、子女等近亲属关爱责任,实现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周探访关爱到位。
(二)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将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餐点建设工作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今年10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开工,已完工5个,年底即可实现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30个助餐点已开工22个,完工6个,3个对外运营。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交由具有2年以上运营经验的专业养老服务企业或养老机构运营,鼓励养老服务企业连锁运营助餐点和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形成规模效应。
(三)加大养老机构体制机制转型探索。指导农村敬老院向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院内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失能照护单元,增加护理型床位,同时拓展服务功能,承担周边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开放日间活动场所,并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转型改革,在涟水县试点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县建县管、管办分离、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引进九如城运营朱码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已于3月30日正式开业。
(四)加大养老服务支撑保障作用。加大土地保障力度,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及老年人需求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并将养老设施和医疗设施等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民政部门持续加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政策落实力度,2022年起通过新建小区配建、老旧社区调剂等方式新接收养老服务用房54处,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强制规定福利彩票公益金不少于55%用于养老服务,积极争取中央“十四五”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托育项目、南北合作、省示范试点等项目资金,全市年向上争取养老资金过亿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市、县分级分类开展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不同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并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和岗位津补贴挂钩。今年联合人社、总工会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纳入市级一类竞赛管理,比赛优胜选手不仅可以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技术能手等荣誉,还能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同时与江苏护理学院签订合作培养协议,由江苏护理学院对比赛优胜选手进行专项实训,提升其专业能力。
(五)加大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积极提供居家社区医疗服务,每年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上门医疗健康服务,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53.54万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2.96%。推动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利用富余床位提供养老服务,金湖县吕良、银涂等卫生院转型为养护院,洪泽区老年公寓交由区中医院运营,开发区枚乘卫生院将空余床位交给第三方运营成立禾康智慧养老中心,全市现已建成护理院11所,康复医院4所。支持养老机构通过内设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等提供医疗服务,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医保结算范围,不具备内设医疗条件的按照就近方便原则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议合作,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已签订规范合作协议197份,规范签约率达91.9%。
淮安市民政局
2023年7月18日
联 系 人:谢清月
联系电话:83605344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