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272/2024-00015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民政局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24-03-15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24-03-15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报告的文字解读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依法履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婚姻登记等民政领域各项职能,扎实推进民政法治建设,有力保障民政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我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法治学习,夯实法治民政基础。对照全省民政系统机关工作人员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章清单,通过专题会议、读书班、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民政重点领域专业法律法规规章列入学法重点内容,加强民政行业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普及,提高民政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二)强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依法高效履职。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动态调整民政部门权责事项清单,并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暨婚俗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盱眙马坝镇腊塘社区婚俗改革新风“腊八条”在全市推广;清江浦区、金湖县、盱眙县婚俗改革案例纳入省厅《以年轻人为中心 推进婚姻管理高质量发展—江苏实践》汇编材料;构建“1+4”婚俗改革新格局获评省民政厅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和淮安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提名奖。研究制定《淮安市民政局行政审批“不同意”事项报备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民政事项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依法高效履职。
(三)强化制度建设,确保民政政策规范落细落实。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达100%。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核机制,加强动态清理,及时修改或废止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不协调、不适应内容。研究制定《淮安市民政局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规范审查流程,提高公平竞争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四)强化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我局持有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共13人。依托省一体化监管平台,规范高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活动。在社会组织领域,按照2%比例抽查了14家市本级社会组织,按照30%比例抽查了5家慈善组织,对其相关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行政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督促整改。在养老服务领域,联合市场监管、消防、住建、卫健、金融监管等部门按照不少于3%比例随机抽取7家养老机构进行检查并同步推送检查信息。在社会组织领域,联合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4%比例抽查了7家行业协会商会,对其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财务管理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督促规范整改。
(五)强化信息公开,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全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均按时答复办结。举行新闻发布会1次,开展12345“诉接速办”在线访谈1次,参加政风热线直播活动1次。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并及时更新办事指南,提升各类民政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的准确度、完备度,为办事群众提供简明清晰的政策服务。持续推进落实民政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提高审批效率。运用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的主动服务功能,为新纳入低保、新办证的残疾人及时发送提醒信息,提高政策知晓率,2023年全市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834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43508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50569人。
(六)强化服务大局,助力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月月访·季季谈”机制,搭建政企互动平台,联合相关部门对市直重点领域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座谈、走访,倾听诉求,解读涉企收费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与行业协会商会“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紧密联系,进一步架好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先后与市工信局、住建局等8个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了3次座谈,12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参加。深入开展非法社会组织打击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和违规评比达标表彰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社会组织领域安全、稳定、有序运行。开展淮安市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培训班,提升行业协会商会内部运行能力,增强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局《坚持三大举措 助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被《中国社会组织》杂志宣传推介,“月月访·季季谈”机制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七)强化分类施策,提升普法宣传成效。利用“社会救助宣传月”在全市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制作宣传手册4000余份。结合“中华慈善日”重要时间节点,宣贯慈善相关法律法规。着重关爱“一老一小”,广泛开展未保法和儿童福利政策宣传,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基层儿童工作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进行法治教育,发放宣传册3000余册,覆盖95个镇(街),惠及儿童8000余人次。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诈骗活动100余场,积极参与宣传活动的老年人2万余人。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4·15”国家安全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宪法日”等宣传活动,进社区、商场组织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进一步扩大普法覆盖面,营造良好法治社会环境。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情况
(一)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强化责任落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专题研究部署民政法治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责任人带头抓学习、抓落实、抓检查,全年组织集中学法5次,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局长办公会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提高民政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和法律意识。
(二)重点抓牢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全市民政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养老服务处、社会救助处、社会事务处等9个业务领域专家开展专业辅导,加强民政领域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民政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进一步夯实民政干部法治基础。制定考核奖惩细则,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行政事务和业务管理高效运行。
(三)强化决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按照广泛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研究的程序,加强对重要事项决策的全程监督,切实将依法行政贯穿始终。建立市民政局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征求法律顾问意见,重要合同由法律顾问审核把关,确保依法高效履职。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与原因
2023年我局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民政领域普法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内容还不够丰富,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对民政有关法律法规更深层次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差异化宣传路径还需加强探索。另一方面,民政执法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民政执法事项多,但实际操作中行政处罚案件还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的工作人员对严格执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强,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计划
(一)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度,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系统制定学习计划,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民政法治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将法治民政建设放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确保民政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持续推进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按规定及时动态调整民政部门权力事项清单。常态化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动态优化办事指南完备度、精确度。持续推进民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监管抽查计划,重点推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提高依法履职质效。
(三)持续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将《淮安市公墓管理实施办法》、《淮安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实施办法》列入2024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严格落实《江苏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严格履行评估论证、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布的程序,为民政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持续深化民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领域“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把法治建设融入民政事业发展各方面。加大国家以及民政领域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力度,将立法执法与宣传普法相融合,积极探索灵活高效、便于传播、群众欢迎的普法创新举措,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民政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知晓度、理解度、支持度。
淮安市民政局
2024年1月26日